液化天然氣(LNG)不斷與新興能源競爭,近來整個太平洋及東亞地區,LNG市場行情都不樂觀。
東亞國家LNG需求量最大,一些主要LNG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卡塔爾正不斷涌入東亞市場,導致LNG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然而,值得懷疑的是,在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LNG需求不穩定,LNG能否長期保持低價,且澳大利亞還在不斷增加LNG開發活動的行為是否可持續、有利其經濟發展。
主要進口國需求下降
6月,澳大利亞LNG出口量增加了50萬噸,總量達到360萬噸,相比5月增長了18.5%,生產商稱,這是一次“大豐收”。盡管澳大利亞國內能源行業政治壓力變大,但經過數月“陣痛期”,生產商增加了對日本、韓國和中國的LNG出口量。
據稱,伍德賽德石油公司西北大陸架項目全力投入生產,LNG產量已超過年產1630萬噸的目標。伍德賽德石油公司購買了康諾克石油公司塞內加爾離岸資產的35%,價值相當于4.3億美元。伍德賽德石油公司希望據此提升增長潛力,康諾克石油公司也希望能發展深水油氣投資。
韓國和日本的LNG需求已開始減少,中國的需求則呈上升趨勢。澳大利亞正向全球輸送LNG,6月在44艘滿載LNG的貨船中,有15艘運往 中國,超過一半運往日本。預計2016~2021年,中國LNG需求量會增長15%。2015年,中國已自主供應國內天然氣需求的69%,主要天然氣消費 中心集中在城鎮化發展迅猛的東部地區,然而,大多數天然氣產區集中在偏遠的西部和北部。近年來,中國東部地區已建LNG終端,每年能接收1750萬噸 LNG。
中國的石油企業稱,天然氣將取代煤炭成為中國工業的主要能源,且每年增長4.5%的石油消費量預計到2035年會下降至增長2%。過去中國能源消耗量巨大,未來其將逐漸減少能源消耗,尤其是石油和煤炭。
發展瓶頸
澳大利亞LNG項目近來問題不斷。由于天然氣泄漏,7月上旬,雪佛龍的高庚項目又一次宣布停產,該項目是全球最昂貴的能源項目之一。7月中旬,高庚項目還沒有恢復正常。2016年早些時候,該項目只輸送了兩船LNG。
更壞的消息是,據標準普爾預測,因為低價和低利潤,太平洋地區的油氣市場不容樂觀。一些石油公司已逐漸撤資,如殼牌,其本打算在不列顛哥倫 比亞省與亞洲公司合資興建LNG相關基礎設施,每年生產600萬噸LNG,然而由于擔心低價和低需求導致的虧損,再加上投資大規模減少,加拿大方面推遲了 該項目。
產量增長的挑戰
在美國,如切尼爾能源之類的公司都在努力提高LNG出口能力,所以在太平洋地區形成因競爭加劇帶來的巨大挑戰。花旗集團分析稱,即使巴拿馬 運河升級能使貨運量增加,美國LNG仍將因價格過高而在太平洋地區缺乏競爭力。巴拿馬運河的擴建工作6月26日已完成,可能是能源市場的一個轉折點。此 前,全球只有6%的LNG船能通過這里,如今除超大油輪無法通行外,其他都沒有問題。但對美國LNG市場來說,這并沒有帶來實質性改變。只要氣價不變,美 國LNG在該地區的行情就不會有任何起色。
未來LNG產量增長的另一個挑戰將來自日本。日本監管者正考慮改變LNG市場的現存規則,使LNG能再次賣出,并由此減少LNG供應商,進 而壓低價格。這無疑會破壞現有的契約關系,以及LNG和油價之間的聯系。現有的關于再銷售的限制使得LNG進口商只能消費進口的LNG,而打破這些規則可 以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商人,銷售他們不想要的和未使用的LNG。
6月,澳大利亞一份報告指出,即使能源市場情況不容樂觀,生產商仍會增加LNG產量。但從加拿大和美國的發展情況看,發展計劃不得不被推遲。
同時,能源市場會走向何方?亞洲作為目前全球LNG主要消費地區,未來能源需求的不確定性使這一問題更引人深思。(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