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地面數字電視從啟動研究至今,經歷了標準研究、起草、完善、頒布、宣貫以及推廣應用等諸多環節。2006年以來,國內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地面數字電視上、下游產業鏈逐步完善和成熟。
一,地面數字電視覆蓋建設情況
(1)2006年,國家標準頒布;
(2)2007年12月,香港首播;
(3)2008年,北京、上海等8城市試點;
(4)2010年,試點推廣至300多個地級城市;
(5)2012年,(原)廣電總局印發《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發展規劃》,提出“三步走”戰略,終極目標是在2020年底之前全面完成地面電視數字化的過渡;
(6)2014年12月30日,總局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的通知》新廣電發【2014】311號)。投資48億,改造和建設全國無線廣播電視骨干發射臺的無線數字化,基本實現12套中央電視節目的無線數字化覆蓋,并啟動3套中央廣播節目的無線數字化覆蓋試點——這對實現《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發展規劃》各階段的目標意義重大;
(7)2015年7月,以20億專項資金用于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后續2000多座電視發射臺站的數字化補點覆蓋,以及200多座廣播發射臺站的數字音頻廣播試點覆蓋,以進一步擴大中央廣播電視節目覆蓋面、提高覆蓋質量;
(8)2008年至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完成了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絡的建設任務。
2016年,國內DTMB覆蓋規劃如下圖所示

二,地面數字電視公益性定位
隨著國內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工程的實施與快速推進,國內一些地方先后出現了擅自占用、違規收費等行為,對此中央先后提出了多項政策,以保障廣大群眾的收視收聽需求。
2012年《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發展規劃》:按照中央提出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的發展要為全民免費提供廣播電視服務,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2013年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2014年總局進一步發文強調地面數字電視廣播是公共文化服務,不得私自占用頻率、變更技術參數和業務范圍,要堅持公共服務,有序發展,各地要編制本地節目地面數字電視覆蓋方案,積極推動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的建設。
三,地面數字電視,定位于公益事業,旨在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這樣的定位出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的考慮:
1,地面接收方式依然存在,是針對特殊人群與區域的必要手段。
我國的客觀國情是地域廣,人口多。在這樣的基本國情之下,廣播電視的傳輸方式會跟區域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等各種因素有關,因此老百姓接收廣播電視的方式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
在現有的幾種傳播方式和手段中,有線電視用戶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區和經濟發達區域,但是中國有超過2億戶是不能接收有線電視的,尤其是一些農村和邊遠區域,只能或者必須還得使用地面方式接收廣播電視服務。因此廣電總局從大局出發,將地面數字電視定位于公共服務,這是保障人們接收數字化的廣播電視基本服務的一種措施和手段。
2,模數同播的過渡階段需要地面數字電視保障覆蓋。
除了覆蓋人口和區域的因素,地面數字電視定位于公共服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模數同播的過渡階段需要地面數字電視作為覆蓋的保障。
按照廣電總局的規劃,我國廣播電視服務由模擬向數字過渡的階段,至少要用10年的時間,在這個過渡時間內應該有一種免費、便捷的方式保障老百姓繼續享受國家廣播電視的基本服務。地面數字電視可以提供十多套的電視節目,只要用戶打開電視機就能收到地面數字電視信號,無需交任何收視費用。這也是地面數字電視定位公共義務基礎性服務的角色和職能。
單路共享器 4路調制器 8路調制器 16路調制器,1路衛星接收機 單路工程衛星接收機 4路工程衛星接收機 1路廣告字幕機 4路廣告字幕機 有線電視系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