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突破,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體系的加速融合下,工業互聯網逐漸起到了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作用。
作為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對傳統制造業的推動,就像各種“操作系統”對于手機、電腦等的加持。通過上下連接各種設備、儀器、產品及智能化應用,工業互聯網為制造業帶去了新變革、新引擎與新動力。
2018年7月,我國工信部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兩項重要政策,加大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平臺建設;今年3月份,政府又將“工業互聯網”工作報告之中,再度掀起了發展的熱潮。
在政策的積極引導和推動下,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據最新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9)》顯示,我國已有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已經超過百家,其中包括阿里、騰訊、海爾、富士康、中聯重科等打造的各種多樣化平臺在內,一半以上都具備深遠影響力。與此同時據相關機構預測,接下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到2020年,可能達到近萬億元的規模。
不過就當前來看,盡管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姿態,但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其中,網絡安全是制約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最大隱患。因為在高度智能、網聯的情況下,工業互聯網的信息安全倘若得不到保障,將會讓整個工廠、企業甚至國家置于開放環境之中,其中相關數據、信息和隱私遭入侵將會帶來致命性打擊。
而5G時代的到來,則進一步加劇了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安全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5G在成為工業互聯網的引擎,帶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同時,其應用的加劇也使得網絡攻擊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重,網絡安全問題也將愈發凸顯。
面對如此局面,我國該如何保障工業互聯網的安全問題?又該怎樣找到一條讓5G與工業互聯網既好用又安全的前進道路呢?
在8月19日舉辦的“第七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業內各企業和專家圍繞網絡安全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傳遞出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比如,360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祎就認為,應對網絡戰最關鍵的是看見別人的網絡攻擊,而看見攻擊的基礎是網絡安全大數據,重要核心是及時的情報和豐富數據庫,發揮決定功效的是攻防專家。因此未來,企業應從數據庫和技術專家兩方面進行建設和破局。
同時在近日舉辦的2019北京網絡安全大會上,大會聯席主席齊向東提出了網絡安全的“內生安全”概念。他表示應對現有的網絡安全威脅,需要依靠各方聚合,從信息化系統內不斷生產出自適應、自主和自成長的安全能力予以應對。
具體應如何推動“內生安全”的建設與加強?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補充認為,首先要加強基礎性、通用性、前瞻性技術創新,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賦能網絡安全。其次,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創新活力,推廣創新應用,構建多領域、多層次網絡安全技術創新體系。
而針對構建網絡安全體系這一觀點,8月28日,工信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也從政策層面給出了具體的指示、指引和要求。《意見》指出,我國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在2025年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備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
具體來說,是要實現一方面在制度機制方面建立起監督檢查、信息共享和通報、應急處置等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至少20項急需的工業互聯網安全標準;另一方面在技術手段方面,初步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基礎資源庫和安全測試驗證環境。以汽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能源等重點領域為示范試點,加強應用落地和推廣。
為實現以上目標,《意見》要求各地相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政府部門和市場企業兩方面出發,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以工業互聯網安全發展合力共同建立創新支撐平臺,共同推動安全產業的聚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