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處在醫藥行業下游的藥品零售業日子難過,單體藥店尤其艱難。近日,“廣東地區就有數百家單體藥店關門”這一由圈內人士發出的消息不脛而走。
對于上述消息,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雖表示具體數字尚未統計,但也坦言2015年廣東零售藥業行業尤其是單體藥店日子不好過。而為了應對寒冬,不少單體藥店正在試圖通過擁抱O2O以求生機,但這張“末班車票”好抓么?要抓好,又該怎么抓?
實體單體藥店處境艱難
醫藥電商的沖擊和實體經營的高負荷成本,已讓實體藥店不堪重負。有數據顯示:僅2014年,全國就有8萬家單體藥店消失。而2015年,關店潮仍在行業內進一步蔓延。依照業內部分藥店的說法,僅在廣東,就有數百家單體藥店關門歇業。
對此,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桂春接受采訪時坦言,關門歇業現象確實有,但具體數據還沒有統計。據其透露:“2015年廣東省內大部分零售藥店主要任務都是在維持生計。”
廣東金康連鎖大藥房總經理鄭浩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若按照新版GSP標準對現有藥店進行改造,單是IT系統升級就要1萬元/個,空調系統少說也要1萬~2萬元,加上零零散散的裝修和規范,每個店至少需要投入3萬元。
而這還不包括執業藥師認證和其他規范帶來的人員成本的增加。因為,“執業藥師的人力成本、可追溯等規范成本的持續投入可能更大。”
連鎖藥店單體藥店醫藥零售醫藥電商
擁抱O2O已是末班車票?
要么變,要么死。在傳統渠道遇到瓶頸后,不少零售藥店把目光轉向了互聯網大平臺。“醫藥電商對線下實體的沖擊很大,現在醫療器械已經在實體基本絕跡。實體藥店都要去觸網搶流,O2O是藥品零售發展的必然趨勢。”近日掛牌新三板的醫藥連鎖企業康之家董事長張流京坦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醫藥電商在O2O電商藍海中不斷攻城略地,送藥O2O平臺藥給力公布其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1月3日其訂單量突破1萬單的日峰值。
但前景廣闊的醫療電商中,依然要看到潛在的問題。“整個醫藥O2O電商都在探索盈利模式,到現在還沒找到一條清晰的路子。對于所有從業者來說,現在還處于燒錢階段。”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表示。
“在上市、風投資本等的推動下,單體藥店的選擇一是參與整合,加入全國性、區域性連鎖。要不就做專業服務,做好醫藥O2O產業鏈上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不然就會面臨關門的風險。但后者要成功,難度有點大。”劉桂春如是說。
哪種方是醫藥 O2O路徑?
據了解,對于國內的單體藥店而言,擁抱O2O無非兩條路,一是,走專業路線。以京東健康到家為例,據該業務部總經理邵清透露,京東健康到家上線3個多月后已擴張到全國11個城市,與1000多家門店達成合作,已經在推藥師上門服務。也就是說需要走專業化的路線。
二就是正在興起的“走烏合之眾”路線。張流京在走的就是此類路線。該路線在保持單體藥店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不僅會涉及O2O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還會涉及門面改造及進貨渠道的管控。
除了康之家,廣東還有康金百合單體藥店聯盟也在嘗試這種路線。其做法是,對原有“聯采”(所謂“聯采”,就是沒有銷量優勢的一群企業聚集起來聯合采購)模式升級,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解決小連鎖、單體藥店的痛點。
目前,該聯盟已經聯手廣東思明藥業有限公司、廣州市倍寧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打造推出“貓覓”APP,欲以周邊500米作為商圈輻射范圍,為用戶提供專業快捷的健康服務。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市場上已經涌現出成千上萬的醫藥O2O企業,與移動醫療相關的應用超過2500個,今年將是洗牌年。”因為即便要成功接入O2O業務,能成功的單體藥店預計也是那些專業性強、地頭好且有特色的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