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為管理層、控制層和設備層三層結構。其中管理層為礦地面局域網,控制層采用高速工業以太環網,設備層采用現場總線,保證了現場子系統的實時性和可靠性。在管理層,管理網服務器系統負責收集全礦的生產、管理、經營等方面的信息,并為管理網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提供服務;在管理網的各PC終端,可以在統一的界面下根據權限和等級查看全礦的所有信息。控制層分為過程控制和集中監控層,在過程控制層,PLC分站、電機智能控制器、其它智能監控分站等對現場設備實現運行參數的采集,并負責傳達集中控制信號至現場設備;各子系統通過其現場總線采集各自所控制設備的運行參數,并實現對整個子系統設備的集中控制。設備層主要包括:傳感器、執行器、開關柜等現場設備。
hkdq2016wlt1024
1.3項目達到的效果
系統建成后,能把各個子系統有機整合在一起,能使某某煤礦井上下各生產環節的生產工況信息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有效集成,能夠將各子系統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進而實現相關聯業務數據的綜合分析以及生產狀態的實時評估,達到“管控一體化”和統一調度指揮決策的目標。系統可在地面中央監控室實現對礦井主要生產環節如:煤流、采、運、供電、排水、壓風等生產環節的集中監控,部分系統實現可靠無人值守運行,有效提高礦井生產效率;另外可將環境監測、工業電視、主副井提升、通風機、調度通信等系統的信息集中于統一的數據庫管理、存檔、檢索。同時可實現整個礦井的綜合自動化網絡和管理信息網絡的的無縫連接,礦各級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均可以通過網絡終端進行數字化礦山系統的實時監測、數據報表顯示查詢,礦調度人員及相關管理人員同步掌握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產量及安全情況,便于快速做出反應,及時調度。系統能通過礦的網絡統一出口,與數據中心完成無縫對接,實現某某煤礦生產信息、安全信息和管理信息實時交換,遠程顯示、查看相關數據。系統將礦井的環境安全監測系統、人員定位系統、電網監控系、各主要環節自動化控制系統等信息集成到統一的平臺軟件上進行綜合分析處理,能實現礦井生產設備的優化運行控制和瓦斯等災害的預警及聯動控制。某某煤礦建成的基于工業以太環網+現場總線技術的數字化礦山系統,信息匯接能力強大,留有充分的擴展端口以適應系統今后擴容發展的需要。
2.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平臺主要由核心交換機、地面光纖環網交換機、井下環網交換機、防火墻、UPS電源、打印機等組成。 全網建成后的性能可以保證達到以下水平:全網交換機連接均可基于單、多模光纖或銅介質,可按需要任意選擇;光纖網絡中的任何位置發生一個斷點事故均可在瞬間內完成鏈路通信的恢復;全網基于統一、簡潔的網絡管理。
機房核心交換機:
在調度室中心機房配置2臺赫斯曼公司的MACH4002-24G-L3EHCP三層交換機,工作方式:雙機熱備。
地面環網:
在主井提升機房配電室、副井井口房變電所、北通風機房、中央通風機房、10KV變電所共5個節點,配置5臺赫斯曼公司的MS4128-L2PHC地面環網交換機,組成地面1000M環網。
井下環網:
在中央采區泵房變電所、140M水平泵房變電所、北一采區變電所、北一采區泵房變電所、中央采區變電所共5個節點配置5臺KJJ137(MS4128-L2PHC模塊)1000M環網交換機,組成井下環網。
采集服務器:
在中心機房部署兩臺IBM 3650 M3機架式服務器,作為各子系統數據采集服務器用。工作方式:雙機熱備。